桂装新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广西日报专版刊发202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综述《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家园》
行业资讯

广西日报专版刊发202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综述《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家园》

文章来源:广西建筑装饰协会 时间:2022-01-19

1月18日,广西日报专版刊发202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综述《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家园》


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宜居家园

——2021年我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综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十四五”开局之年,时间镌刻了城乡发展新的变迁。这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架梁立柱、添砖加瓦,奋力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双胜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区发展小户型公租房经验做法,获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及参与的4项工作(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环境治理、固定资产投资)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也记录了广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奋进的步伐。

1 牢记初心使命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这一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智慧和磅礴力量。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重点开展“四个一批”专项活动(即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推进一批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出台一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一批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重点开展“五上六下”专项活动(“五上”即开展审批办证服务上门、融资搭桥服务上门、技术帮扶上门、统计服务上门、党建指导上门,“六下”即设计指导下基层、施工技术下基层、环境整治下基层、用气安全下基层、专业培训下基层、关心温暖下基层等六个下基层实践)。着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10项民生工程,切实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2 织牢保障网络 住有所居托举幸福梦想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蕴涵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深切渴望。

一年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聚焦“住有所居”目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因地制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商品房价格平稳,库存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增提取住房公积金409.3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52.79亿元,支持6.79万名职工住房消费,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落实和完善住房租赁税收政策。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推动物业管理智慧平台建设,提升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效率。

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针对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新市民和青年人等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努力实现全区人民住有所居。深入总结并大力推广南宁市发展小户型公租房的经验做法,让“面积小功能全、租金低服务好、小区分布多覆盖广”成为广西公租房的鲜明标识。

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垦区棚户区已基本改造完成,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老城内集中成片、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都得到了有效改造整治。创新推进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对安全隐患比较多的危旧房改住房进行改造,通过原地“拆旧建新”方式,既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又增加了保障性住房供应,有效缓解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居住困难局面。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35万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4万套、基本建成10.05万套,新筹集公租房5845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区正在实施公租房保障的住房困难群体共有46.98万户。桂林市作为全国公租房APP试点城市之一,各项指标排全国前列。

3 建筑业逆势上扬 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2021年,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预计2021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实现增加值3900亿元,约占全区GDP的17%;实现税收730亿元,约占全区税收的2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区总投资的43%。新型城镇化投资超万亿行动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累计完成投资6000亿元。

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作为全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应对宏观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不利影响,相继出台系列措施,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谋略与担当。

2021年,自治区召开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印发《关于促进广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新发展理念谋划新的蓝图,建筑产业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加快“桂惠贷—建设贷”推广,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作用,助力建筑业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正式上线试运行“广西建筑市场监管云平台”,推进“桂建云”平台与建筑业管理各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筑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系列政策措施“春风化雨”,为建筑业发展注入不竭生机。2021年,预计完成建筑业产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入统企业508家,新增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0家,引进14家区外龙头建筑业企业在广西设立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在我区设立区域总部。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迈出新步伐,推动广西地方标准《RCA复配双改性沥青路面标准》走向东盟。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建筑业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全区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505.24万平方米;全区新建节能建筑面积7687.68万平方米,折合节能量126万吨标准煤;全区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70%,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目标。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转化的CECS团体标准《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荣获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齐力筑牢防疫战线。以最短的时间、最严的要求,高质量完成4个城市“三非”人员疫情防控隔离点、东兴应急防疫隔离房改建等抗疫项目建设任务,为筑牢全区疫情防控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4 实施城市更新 让美好家园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一个地区发展幸福的坐标。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力,重塑生态生活新的空间——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生活品质。2019年全面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我区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居民生活环境及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13万套,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963.97万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29部;启动全区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2021年,全区建设改造地下管网5809公里,累计建成市县污水处理厂127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723座,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1座,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7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以上,保护好广西山水的“高颜值”,让绿水青山成为广西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留住美丽乡愁。准确把握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截至2021年底,我区已正式公布历史文化街区36片,并全部完成保护标志牌设立。新建城市绿道133公里,完成公园城市建设试点项目13个,引导地方从“城中建园”走向“园中建城”。214个传统村落完成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区传统村落名录。

建设“智慧城管”,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颁布实施《广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全区14个设区市建成运行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9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实现智慧监管。推进“城管进社区”,已在全区300多个社区派驻城管联络员,实现70%的城市管理问题用服务手段化解。

5 人居环境提质 助力筑牢乡村振兴“形、实、魂”

在星罗棋布的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如火如荼开展——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04万户。扎实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农村房屋1001万栋,基本完成安全隐患排查任务;经评估鉴定为危房的农房1.98万栋,已通过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基本完成整治。

聚焦提升乡村“形、实、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工建设59个乡镇垃圾中转设施、102个村级垃圾处理(转运)设施,完成121个屯内道路硬化、1730个村屯公共照明项目,完成农房特色风貌塑造23.4万栋,努力实现农村设施便利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同频共振。

一批批民生工程先后落地,一个个改造项目相继建成,干净整洁、舒适便捷的生活品质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蓝图。

6 优化营商环境 行业政风行风向好

厚植住房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的土壤。全力做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提升全区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和市场竞争力,数据共享率达75%。9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当日办结,即办件比例达61.5%,便民利民政务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采用完全承诺制审批和部分承诺制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推进“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等5项业务异地可办,有效解决职工异地办理公积金业务“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环节压缩至14个以内、报建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类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办理时限和获得便利度不断优化。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2022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改善民生,保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经济运行稳健,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更大贡献。